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屏障
其時,全國正處于防火重要期。國家森林草原防救活指揮部工作室、應急處理部繼續調度安頓森林草原防救活作業,嚴防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和人員傷亡工作產生,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安全。
防備在先,全面排查火災危險
一大早,吉林省通化市森林消防大隊一中隊分隊長李建軍和隊員身穿防火服,背著風力救活機、電動水槍、油鋸等設備,在莽莽山林間踏查巡護。
通化地處長白山余脈,群山連綿,草木萌生。“郊游的好時候,也是森林防火的要害期。”李建軍告知記者,近期進入林區郊游和在林內施作業業的人員越來越多,為全面排查整治火災危險,作業人員每天分組巡護,每2到3小時輪換一次,每次巡護10至20公里。
為實在確保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吉林省森林消防部隊靠前安頓,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春防前,咱們派出14個森林火險勘察小組,深化駐地林區對可燃物情況進行實地踏查。”吉林省森林消防總隊救活救援指揮部副部長程松說,現在總隊嚴格執行24小時駐勤備戰和全天候應急值守原則。
“防備在先,就是在‘防’上下功夫,一直把‘防’擺在榜首位。”應急處理部有關負責人標明,為做好火源管控、危險排查,各地各部門要加大法令力度,堅決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常態化安排打開森林草原火災危險排查整治,實在從源頭上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災嚴峻危險。
“山林里放鞭炮太危險,換成黃菊花吧,安全文明祭掃。”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昭山鎮七星村一處進山卡點,作業人員對上山人員進行火種檢查,有序勸導入山人員不帶著火源上山,供應免費黃菊花束,推動安全文明祭掃。
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門口坑村,上千畝挺立的桉樹林中,一條由沙田柚、蜜梨等矮小果樹構成的“線路走廊”分外顯眼。這是從清遠到佛山的重要供電線路途經區,寬約45米的“線路走廊”在高壓輸變電線路下形成了天然的防火隔離帶。“桉樹長得高,生長速度也快,容易與高壓線路產生搭掛引起森林火災。”赤坭鎮黨委書記趙超文介紹,為處理樹線敵對帶來的火災危險,當地政府協調村民將沿線桉樹改種矮小果樹,消除了火災危險,維護了生態環境。
“本年春防重要期,咱們全力從源頭上下降森林草原安全危險,不斷前進實質安全水平。”國家森防指工作室有關負責人標明,將經過狠抓源頭管控,推動防火宣傳“五進入”,加大火源管控力度,安排打開嚴峻危險動態清零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為等,堵截潛在危險危險。
科技賦能,前進精細化處理水平
走進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區域森林防救活指揮部,森林防火感知體系途徑大屏上密密麻麻閃爍著紅點。“雷擊極易引發森林火災,這兒每一個點代表著一次不同電荷的雷擊。”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森林防火辦副主任李晨光說。
大興安嶺區域是全國三大“雷擊火”高發區之一,每年5月中旬進入雷擊火高發期。盡管雷擊頻發,但這片總面積8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87.7%的林海已接連13年未產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災。這首要得益于科技助力:森林防火感知體系集成實時感知、精準監測、高效點評等功能,可以結束“天空塔地”一體的火情預警監測,實在做到火情早發現。
“依托衛星遙感體系,可以結束三維雷電數據實時監測,榜首時間將雷電方位、強度、類型、產生時間推送至各地,有用前進了雷擊火的發現功率和精準度。”李晨光說,一起運用有人機、無人機進行空中巡查,結束可視化指揮。
據統計,2023年5至8月,大興安嶺區域相繼引發了35起雷擊火,均勻救活時間3小時05分,最短救活時間21分鐘,避免了小火變成大災。
眺望塔是監測林區山火的“火眼金睛”。2018年起,眺望員李金柱、李春梅夫妻倆就駐扎在大興安嶺區域海拔500多米的塔河林業局516眺望塔上。“以往靠雙眼看,現在塔上都裝了高科技,經過視頻煙火辨認,能精準斷定火點方位,結束熱紅外、可見光雙光譜監測火情。”李金柱說。像這樣的眺望塔,大興安嶺區域有352座。
“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全省有1276座眺望塔24小時不間斷值守眺望,多維度監測林區火情。”黑龍江省應急處理廳有關負責人標明,黑龍江在國家衛星監測途徑基礎上,引入了智慧林火衛星監測途徑,結束全省林區每10分鐘一次的熱門監測。
“其時,我國已樹立天上衛星監測、空中飛機巡護、地上視頻監控的綜合科技智能森林草原防火體系,接下來將充分運用數字高科技辦法,全面前進森林草原防火精細化處理水平。”國家森防指工作室有關負責人標明。
“處置在小”,安全高效“打早打小打了”
“大火災都是起于小火情,只需早發現才能早處置。”應急處理部有關負責人標明,“打早、打小、打了”是多年來森林草原防救活的貴重經歷,“打早”是在還沒有變成大火的情況下早一些平息,“打小”是在火災剛產生時抓住有利機會救活,不讓小火變成大災,“打了”就是及時把火平息。
吃過早飯,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的森林防火專職網格員陳淑芬穿戴好巡護配備,帶上喊話器、拿起宣傳單,開端了一天的巡山作業。
擁有32萬畝森林的派潭鎮,是全國6個“底層森林草原防救活規范化處理”試點鄉鎮之一。森林面積大、火險危險多,怎么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發動群眾力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派潭鎮應急處理工作室主任黃文鋒說,派潭鎮以森林資源處理“一張圖”為基礎,將全鎮38個村(社區)劃分為58個網格,配備58名村級森林防火專職網格員,清楚每名網格員的“責任田”。網格員在巡查時全天候敞開“云巡護”體系,結束線上火險危險檢查巡護、任務派轉、整治反應等閉環處理。
森林防火,要害在人。為更廣泛發動群眾,增城區全部鎮街加強專職消防隊、護林員隊和應急確保隊三支部隊建設。一旦產生森林火災,作業生活在村居的護林員部隊能在30分鐘內敏捷集結不少于10人的撲火組,全力“打早打小”,或與專職消防隊會合增強補救力氣。以干部職工、治保隊員、安監員、協管員、民兵為主的應急確保部隊則可快速安排力氣,運送水泵水帶、飲食物品等配備物資。
“依據本年森林草原防救活形勢,咱們安排配備物資等向高火險區域‘三靠前’,加強練習演練和聯動呼應,提前做好了應急處置各項預備。”國家森防指工作室有關負責人標明,接下來將繼續推動力氣下沉、確保下傾、關口前移,著力補齊防救活力氣配備和基礎設施短板,加速前進森林草原防救活能力,確保全國森林草原防救活形勢穩定向好。(記者 劉溫馨 程遠州 鄭智文)
18937183638
1589506919@qq.com